我觉得媒体也要拨乱反正的,互联网能打造品牌,这是一个伪命题。
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高效率的渠道。你要运用好这个渠道。因为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银河系,在银河系上你要发出声音,你是记不起来的。
就是你要回到地球上,地球上的有限空间,你可以发觉以前十亿人民币打开电视机都是你的广告,霸屏。今天呢花了几十亿人民币,你看到的概率也比以前小很多很多。
最后你可以发现,因为你到太空上没有办法。但是今天如果从地面上,上海也只有五千栋写字楼,四万多个校区,四五百个大卖场有限空间容易引爆。
互联网上往往用的方法是精准分发,精准分发,根本不叫品牌,货找人叫精准分发,人找货才叫品牌。你想起喝水,想起农夫山泉,想起用脱毛仪,想起了youlike ,想0卡0脂0糖,感,想起了元气森林,这个才叫品牌。
你成为标准,成为常识,成为不加思索的选择,这叫品牌。

精准分发的就是一对一,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?叫卧室求婚,就是你俩知道,我们这种广告叫广场求婚,什么叫公众品牌,广场求婚之后整体引爆就四亿人同时看,或者这个城市的人同时看,他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共识。
《乌合之众》里面讲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,说人都认为自己有独立的看法,独立的选择,人是被社会群体意识所裹挟的。
你觉得这个东西好,是因为其实大家都这么看,无论今天你是不是他的客户,我在你大脑中种入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。
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要条件反射,想起这个场景,想起这个人群,他就想起你。
所以我觉得一定要相信重复的力量,相信确定性的复利的力量,不断累积。
今天中国的老消费品最大的特点是正在享受时间的复利、渠道的复利和品牌累积的复利。